自3月17日接到合肥市直機關工委發出的下沉社區一線,協助疫情防控的動員令后,作為八一五隊即將轉正的一名預備黨員,我立即請戰,聽從隊里統一安排,和同事鄭娜一起支援廬陽區九獅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服務區域從長江劇院小區到壽春新村。
由于該區域是老城區,小區居民多為老年人,在沒有物業配合的情況下,前期工作開展得極為困難。但是我們耐心地向大家解釋防疫的重要性,教他們如何正確快速地掃碼。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健康碼異常和帶星人員時,我隔著護具仍舊感到忐忑不安,但很快冷靜下來詢問異常原因,并及時聯系社區報備處理。4月中旬,在安徽各地區疫情多點散發的情形下,我們認真履行志愿者職責,嚴格執行外來報備程序,做到了“應掃盡掃、不漏一人”,為守護駐點一方平安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27日,我聽從組織安排,調往包河區云華社區臨湖苑C區東門駐點,同樣進行人員的兩碼聯查和外來人員的登記報備工作。群眾也已經基本習慣了掃碼測溫,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即使面對“五一”返肥人潮和每5天的常規化核酸檢測的大流量人群,防疫工作依然順利開展。社區也時常在節假日送來慰問,甚至在母親節當天為我們送上玫瑰花,小朋友們遞上的糖果和一聲聲“姐姐早上好”也讓防疫工作不再枯燥。
5月30日,告別了保安大叔,我又被抽調支援包河區方興大道高速口。天氣逐漸炎熱,我一邊感受著高速路上火熱的炙烤,一邊面對大流量的人群,在這里我才真正體驗到防疫一線人員的不容易。上崗第一天,突遇暴雨,所有工作人員的衣衫襪子都被打濕,但大家依然身穿防護服堅守崗位,以輪班接替的方式力保防疫工作零差錯。從穿上防護服的那一刻起,頭頂著悶熱的空氣,感受著浸濕的衣服,我突然間理解了“逆行者”的含義。
從3月17日至今,我個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已經達270小時。從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到身著短袖,從與不配合群眾的據理力爭到微笑服務回答群眾的各種問題,見證了從支付寶微信分開掃安康碼和行程碼到現在的安康碼四碼合一,漸漸地已經習慣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您好,請掃一下安康碼,查驗行程碼”“請提前打開安康碼,按照地上白線排隊,保持距離”,也習慣了每天帶著保溫杯,常備含喉片,出門前在背包里多塞幾個口罩以便隨時給有需要的群眾。
“來的是‘客’,返的是‘家’”,我與所有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志愿者真誠地表示“合肥歡迎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