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書
- 發(fā)布日期:2009-10-18
- 作者:管理員
- 閱讀次數(shù):
次
-
分享:
孩子上小學五年級了,很愛讀書,常想和我討論書中的人物或精彩之處,我常不知所措。孩子很好奇地問:“媽媽,您不是大學畢業(yè)嗎?”我啞口無言。是啊,好多書,我該讀,卻沒有讀過。是我不愛讀書嗎?不!我兒時想讀書,卻沒書讀。
1978年,我要上小學一年級了,媽媽開始給我準備學習用品。她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碎布條,一點一點地拼成兩片一尺見方的塔形圖案的布片,滾上花邊,縫上帶子,就做成了一個獨特的書包(那個書包我一直背到小學畢業(yè))。再用賣雞蛋換回的塊把錢,買了一個鐵皮的、背面印著乘法口訣表的鉛筆盒,幾支鉛筆,兩塊橡皮,用大白紙訂成幾個練習本。我就高高興興地上學了。
學語文是少不了要查字典的。那時家里常為了一日三餐發(fā)愁,要錢買字典不是一件有底氣的事。一天,趁媽媽剛賣了些雞蛋,正高興的時候,怯怯地跟媽媽要了一元一角錢,樂顛顛地來回走了十四、五里路,花了半天時間,買回一本32開的《新華字典》。那是我第一本學習工具書,一直陪我讀完高中,走進大學。
兒時的我,書包空蕩蕩的,除了學校統(tǒng)一發(fā)的課本外,就是作業(yè)本、鉛筆盒。沒有錢,也沒有地方去買必要的輔導書,更沒有五花八門的圖書。文學名著也好、名人故事也好、科普讀物也好,我甚至沒見過。擁有書讀,那只不過是一個遙遠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罷了。就這樣,小學的時光荒廢了很多。放學后,或幫家里做家務,或拔草喂羊,或照顧妹妹,或燒火做飯……。童年的記憶里,滿是生活的艱辛。渴望知識、渴望閱讀的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像沙漠一樣饑渴。以至于讀中學時,學校那間不大的圖書館常常被擠得水泄不通,怎么也借不到想讀的書。
前幾天,孩子又要訂書了,《少年軍史博覽》、《兒童文學》、《小學生學習周報》、《幽默大師》、《童話大王》……孩子看看這種想訂,想想那種更好。孩子還在上小學,他的雙門四層的書櫥已經(jīng)擠得滿滿當當了。世界經(jīng)典童話、文學名著、科普讀物、文學雜志、幽默笑話、經(jīng)典漫畫……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中午放學后、晚上臨睡前、周末的閑暇時間,孩子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去書的世界里漫游,和書中的人物對話,如癡如醉。有時為了看一本好書,上床了還躲在被窩里偷看。孩子讀書的熱情感染了我,我也常常找來一本名著或是一本雜志,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
我羨慕孩子趕上了想讀書就有書讀的好時代,更感謝黨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給老百姓帶來了好日子,讓層出不窮的好書飛到老百姓家安家落戶。我要和孩子一道努力讀書,把兒時該讀未讀的書補起來,補過一個不一樣的更有意義的童年。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