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日至12日,隊黨委組織了60余名共產黨員,進行了緬懷先烈、重溫入黨誓詞的井岡山紅色之旅。
記得孩時在小學課本中對井岡山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知道井岡山是毛主席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但“井岡山”和“井岡山精神”對我來說仍然是神圣和朦朧的。因此,對于此次的井岡山之行,我的心情既激動又充滿期待。
短短的一天半時間,我們先后參觀了毛澤東和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作、戰斗、生活的地方——大井、中國紅軍第一所醫院——小井紅軍醫院,登上了毛主席詩句“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黃洋界哨口,俯瞰了朱德挑糧小道,來到了存有一幅幅英雄遺像的北山烈士陵園……隨著對一處處實物的感性認知,我就在不斷地思索:井岡山的革命火種靠什么燎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火從而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那就是堅持了兩年零四個月血雨腥風的戰斗、4.8萬余人的英勇獻身鑄就的“堅定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
堅定信念:在當年的白色恐怖環境中,先烈們面對敵人的殘暴,義無反顧地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在押往刑場途中,因為大聲宣講革命思想,敵人割掉了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的舌頭,無法再講話,他就用腳趾蘸著鮮血,在站立的方桌上剛毅的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六個大字”!試想,是什么給予了他這樣的力量?我想支撐他的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仍然需要像革命先輩一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保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堅定信念。有了這種崇高的信念,就會產生戰勝一切困難,克難攻堅的精神力量,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以飽滿的精神做好工作。
實事求是: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毛澤東同志堅持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的事例深深的感動了我。毛主席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寫下了《反對本本主義》的篇章,明確提出了在斗爭中發展的思想路線;他根據當時斗爭形勢,果斷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戰略,為迷茫中的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方向。結合自身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地勘單位領導,更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根據單位實際,謀劃、實施好“十二五”規劃,努力使經濟發展得健康點、改革有成效點、職工多實惠點、隊伍更和諧點。
艱苦奮斗:當年井岡山的艱苦生活是難以想象的,正如歌謠中所唱的:“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而且還沒有鹽巴。但是革命先輩們沒有被缺吃少穿等困難所嚇倒,而是本著艱苦奮斗的作風,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回頭看看我們現在,生活富裕了,物質也豐富了,于是乎,就或多或少出現“吃點喝點,浪費點沒啥”的意識,出現了“應該享受”的享樂意識。這些意識無疑將會大大損害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將會阻礙組織與群眾的聯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艱苦奮斗精神不能丟,更應繼續保持艱苦奮斗和勇于付出的精神,實現既定目標。
敢創新路:在井岡山革命斗爭史中,第一次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第一次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第一次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等等。這些理論和實踐都是開創性的,充分體現了井岡山精神的精髓。如今我們正處于經濟發展關鍵時期、轉型過渡期、改革重點時期,將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這就需要我們用創新的思維和手段來面對,決不能“唯書唯上”,看本本、搬形式,更加需要我們樹立“敢創新路”的井岡山精神。
總之,井岡山精神是永恒的,它與革命戰爭年代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與和平建設年代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的航天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力量,也是我們今天建設美好未來的偉大精神。讓井岡山精神在我們實際工作中永放光芒! (馬 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