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嘉興南湖里的一條小魚,我要在這碧波里懷念那條火紅色的游船和船里的人;
如果我是井崗山頂的一棵老松,我要深情的望著那黃洋之界,因為這里孕育了革命勝利的火種;
如果我是兩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的一朵雪花,我要輕盈地落在那個紅軍小戰士的掌心里融化,這樣,我便可以跟隨大部隊的踏上征程翻山越嶺;
如果我是大草原上的一只雄鷹,我要夜以繼日的盤旋在那蒼穹,那逆風的飛翔里是對光輝歲月的憧憬;
可我不是小魚,也不是雪花,我是一名平凡的地質人,只能在深山老林里抒發情懷;
可我不是老松,也不是雄鷹,我只一名普通的地質人,只能在荒山野嶺里奉獻自己的忠誠;但是,我們并不后悔,因為我們有“三光榮”精神,因為我們是黨和人民的好兒女。
人們不會忘記,2009年的8月,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不戀都市繁華,也不戀家的溫暖,更不畏艱難險阻,義無反顧地奔向新疆,奔向茫茫的戈壁沙漠。在荒無人煙的野外只能風餐露宿,十天半個月回不了營地更是常事。在被稱為“生命禁區、死亡地帶”的羅布泊,在與外界失去聯系的日日夜夜里,他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叫過一次苦。每次進行地質勘查時,他都仔細尋找著每一塊巖石的露頭,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價值的細節。峭壁上留下了他的身影,深谷中有他的回聲,白云里有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熱血里有他對地質工作的忠誠。他常說:干地質其實不是難事,最難得是“認真”二字,在新疆找礦雖然辛苦,可我們能為支援新疆出一份力,再苦再累也高興。
人們更不會忘記,2011年除夕的時候,一位遠赴阿根廷項目部的職工寄來的郵件中這樣寫到:下午七點左右,大年三十的團圓飯拉開帷幕。今天在異國他鄉,我們第一次看到了紅燒肉,望著就口水直流;第一次喝到了從祖國到來的口子窖,這是領導特地珍藏著過年喝的;第一次吃到了一個多月來最豐盛的晚餐,可每個桌子上也只有四盤菜。酒席正式開始了,大家端起祝福的酒杯,互相傳達著新年的祝福。觥籌交錯,透過酒杯,可以發現大家的眼眶都濕潤了。是的,這個時候誰不思念遠在祖國的親人呢?酒喝到盡興的時候,大家開始放開歌喉,美妙的國語歌曲飄蕩在這個異國小市的上空。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這個時候感覺生命是那么的美好。這個時候我什么也不想,只希望遠在野外的我們能早日回到家人的身邊。
是啊,當人們沉浸在繁華都市里的萬種風情時,地質工作者們正奮戰在人煙稀少的荒山野嶺;
當人們沉思于潔凈舒適的辦公室里時,地質工作者們正頭頂著烈日翻越一個又一個高山陡坡;
當人們享受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時,地質隊員們正與親人們天各一方,忍受分離的痛苦。
然而,對于一名地質工作者來說,選擇了地質就等于選擇了艱苦,選擇了寂寞,選擇了奉獻,選擇了適應和承受。
像他們這樣的人和事,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他們講不出什么動聽的話語,也做不出什么驚人的舉動,可每當想起他們,總想真摯地說一句:感謝你們!
我身邊的地質人,感謝你們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崇高品質,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黨員純潔性的內涵;
我身邊的地質人,感謝你們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的工作作風,使我又一次領略到優秀地質工作者的風范;
我身邊的地質人,感謝你們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昂揚斗志,它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
我身邊的地質人,感謝你們熱愛地質、奉獻找礦的責任意識,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職責所在;
我身邊的地質人,感謝你們用青春、用生命、用黨性詮釋著那句話:獻身地質事業,無上光榮。(華蘋 肖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