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兩個融入” 促進地質找礦工作大發展
- 發布日期:2009-09-20
- 作者:鄭新建
- 閱讀次數:
次
-
分享:
屯調所所長 鄭新建
隨著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對礦產資源需求持續增加,資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性因素。作為從事地質找礦工作的國有地勘單位,如何針對這個問題,加速地質找礦工作,用科學發展觀來統一思想認識,破解難題,促進地質工作大發展、地質工作大突破。筆者就本單位近幾年改革發展和地質找礦工作進行了綜合分析和研究,淺談幾點認識。
一、地勘單位的現狀和問題
地勘單位作為國家資源的開發者,國民經濟的先行兵,從共和國成立到現在,為國家尋找了大量的資源,保障了國家建設的需求。但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地質工作一直處于停滯徘徊狀態,找礦工作停頓,項目殆盡,導致了地勘單位隊伍不穩,專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專業設備陳舊老化,國家專業學院基本改換了學科,地質科研停頓,技術人才斷檔。地勘單位由找礦為主的專業隊伍,轉變為靠市場掙飯吃保生存的“事業單位”。
2006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近幾年來,地質工作得到了加強,也取得了找礦新成果,為國家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定的資源保障。但歷史遺留的問題和困難,制約了找礦工作的開展,如何實現中央提出的“地質工作大發展,地質找礦大突破”的要求,任務艱巨,問題很多,難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隊伍老化、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設備陳舊過時,缺乏現代化找礦技術和設備。二是找礦手段原始,缺乏新的找礦理論,對礦床類型及成因缺乏研究和新認識。三是現有的地勘單位的體制制約了地勘事業的發展,機制不活有待于進一步創新改革。職工的改革開放意識薄弱,觀念陳舊,傳統思想仍處于固化僵持階段,“大鍋飯”、平均主義仍然存在,缺乏創新意識。四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很多,發展后勁不足。主要表現在資金缺乏、職工住房陳舊、企業辦社會、地勘費嚴重不足等。
二、地勘單位的發展和思考
面對地勘單位上述的狀況和問題,如何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筆者認為要實施“兩個融入”,加速地勘單位的改革步伐,真正使地勘單位擔負起國民經濟的排頭兵,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融入地方序列,逐步改變事企兩種經濟結構體制,實施兩個戰略轉移
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勘單位都從過去的行業化管理轉換為屬地化管理,但是在實際上還沒有真正融入到地方。地方政府還沒有真正把地勘單位當作政府的直管單位,各項政策,特別是財政、人事、社保等,沒有按政府其他省轄廳局來予以管理和支持。導致了我們同政府其他事業廳局差距甚遠,這不僅反映在組織管理系統上,也反映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上,特別是職工的收入分配及福利上亦存在著天壤之別。因而,如何真正融入地方,乃是我們要轉移的第一大戰略目標。
“融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接軌的一種形式,是平臺的一個構筑過程,也是發展的突破口。其優勢:一是把我們同地方緊密結合起來,在同一平臺上享受同等的相關政策和待遇,可以解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資金緊缺以及日益上升的職工利益需求和難以解決的經濟困難,使我們達到和其他事業單位的基本平衡,保持同一協調發展的水平。二是可以使管理干部、專業技術人才在全省進行流動、交流,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能進能出、開發開放局面的形成,以解決地勘單位多年來人才結構不合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圍城”困境。
通過接軌,從服務地方到融入地方經濟,這就是我們要轉移的第二大戰略目標。改變我們管理中原來“部屬”模式和不符合市場經濟的體制,解決效益較差、發展困難的問題。在國家還未正式啟動地勘單位改革之前,我們在推進兩個戰略轉移的同時,逐步深化事轉企的改革,以明晰產權為重點,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事業費分配辦法,以二級單位為單元,使地勘單位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同時逐步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推進離退休管理社會化進程,轉換管理體制,創新搞活機制,建立以市場為依托、效益為目的、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事轉企的根本性轉變,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大發展,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融入市場,發揮“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勢,實現兩個戰術轉變
目前地質工作正處于重大轉折時期,從以往的外延式發展轉化為以保障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調整、改革、開放和全球化內涵式發展的新的戰略性轉變。地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都發生了重要轉變,地質工作中的體制不順、活力不足、投入不夠、功能不強和人才缺乏的問題,導致了礦產資源勘查滯后,重要資源可采儲量下降,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所以我們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地質找礦工作,這是我們地質工作者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在地質找礦上要有新突破、地質服務上要有新拓展、地質科技要有新發展,進一步增強地質工作服務功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用力的資源保障和基礎支撐。
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實現第一個轉變,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勇于闖出新的路子,推動思想大解放,促進觀念大轉變。要從“三不”(安于現狀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視野狹窄不會改)走向“三勇”(勇于革思想的命,勇于削手中的權,勇于去部門的利)。徹底轉變不符合、不適應地質找礦工作發展的一切思想觀念,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指示精神上來,統一到提升服務上來,統一到促進地質找礦重大突破上來。把思想觀念真正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形成的思維,轉變到符合科學發展,促進地質找礦的新思維上來。
其次,要從體制機制上來一個新的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地質工作,是一個全新的過程,它有其新的規律和模式。如何拓展工作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更好地推動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目前的事業體制仍存在著很多計劃經濟的成分,導致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創新和服務功能不強、隊伍建設不到位。因此體制的轉變亦是地勘單位創新發展改革重頭戲,也是走出困境,突破“圍城”的唯一通道。
作為地勘單位在當前一方面承擔著國家的資源勘查、開發和地質災害的調查治理,以及工程勘測勘查工作。另一方面還要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開展多種經營、服務創收工作。為了更好地運用市場機制,更緊密地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更有效地發揮地質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服務的多種功能。首先就需要自身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才能增強活力,加強動力,切實提高地勘單位生存發展的實力。這也就是說要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走企業化經營的路子。這樣才能使地質找礦工作既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又實現地質找礦工作自身的持續快速發展,真正落實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兩個更加”(地質工作要更加緊密地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要求。
當前中央對地質找礦的布局和思路已經形成,構建地質找礦新機制已經提出,作為地勘單位如何真正落實,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認識,深化改革,轉變觀念,加快發展,增強地質找礦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務功能,促進地質工作大發展,地質找礦大突破。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