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地礦業的低谷時期,我局撤銷地研所,重組設立地勘院,至今地勘院已走過了整整十年。這十年,地勘院在一張白紙上畫上了一幅山水水墨畫,在前進的歷程中跳動著歡快的音符。這是地勘院全體同仁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局院領導決策的碩果,是全國地礦業蒸蒸日上的推動。
成立之初的幾年,地勘院人不過8人,收入不足50萬元,曾經全體出動,半夜撬窨井蓋、測聽漏水,艱難地做著探測等工作。2001年,在多方努力下,獲得了一個大調查項目,雖然費用不高,一年只有40萬元,獲得利益也較少,但她在地勘院的發展歷程中具有較大的意義,她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她開了地勘院獲得國家省級地勘項目的先河,她派生了費用達330萬元的5個項目。2002年,我院投標成功一個省地勘費項目,雖然只有21萬元,但當時我們已十分高興,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參與國家和省級項目的信心和決心,從此,我院每年都有3、4個項目,至今已完成國家和省級地勘項目約36個,包括大調查項目、國家基金項目、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地勘項目、危機礦山項目和省基金項目等,最大的項目達1200多萬元,最長的項目達6年之久。十年來,我院新發現鐵銅金等各類中小型礦床達6個之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地勘院從開始時單一地質找礦,逐步發展多元化經營。首先是人才策略,逐年招聘主要是重點大學的相關專業學士、碩士,配齊各個專業,給新來學生找好師傅,加快培養人才,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和科研院所、大學合作開展有關項目,借智引智,填補我院的空白,增強我院的弱項;其次全力申報資質,獲得6項地勘資質和3項相關資質;積極裝備設備儀器,購置了大量物探、巖礦測試及辦公自動化等設備。在不斷完善上述人才、資質、設備的過程中,積極開拓工程場地地震危險性安全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水文地質、工程測量、社會地質勘查等業務,鞏固發展固體礦產勘查、巖礦測試、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等。
在局的支持和指導下,局地勘院通過與有關從事礦業的企業合作勘查的機會,低成本構建了走出去的平臺,積累了大量的地礦資料、人脈資源和經驗,先后成立了新疆分院和南美礦業公司,其中新疆分院發展迅猛,僅用三年時間經營收入就達到500多萬元,三個項目獲得省基金支持,是我省首例省外基金項目,為多家企業進行勘查服務,找礦成果和經濟效益明顯,在新疆找礦信譽度大大提高;南美公司的登記注冊業已完成,將進入實質性的礦業勘查開發工作。
地勘院的發展得益于機制的靈活、務實,重組初期,就打破檔案工資,以貢獻為主線,激勵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十年來,一直執行這樣的分配機制,以貢獻為主,技術、管理和勞動參與分配,鼓勵立項、承攬業務和野外工作,工作、學習的熱情得到極大的發揮,工作效率、效益得到噴發。在人才隊伍上,廣泛利用社會人才資源參與各種項目,使得地勘院以較少的技術力量收獲了較大的利益。在勘查機制上,地勘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勘查(項目),有和企業合作勘查自有礦權,有和企業合作勘查企業礦權,有和企業合作勘查基金項目,有和科研院所或大學合作進行科研項目或地勘項目,和分院合作完成地勘項目等。通過合作大大彌補了我院資金、人才不足的矛盾,降低了項目的風險。
地勘院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打造和諧地勘院。不同身份、資歷、學歷、職稱的職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積極營造人人爭先、學習向上的良好氛圍;院里和職工、職工和職工之間相互關心,互為一體,有困難時,會得到大家的幫助,有喜悅時會得到大家的祝賀,有悲傷時會得到大家的撫慰;院里把人的發展作為管理的核心之一,人人都是人才,關鍵是揚長避短,人盡其才,正因為有培養人才的土壤和氣候,地勘院中青年人才茁壯成長。地勘院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黨支部,多人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先進個人,有5人次被評為局和省直工委的先進個人。
在局的正確領導和地勘院全體職工的團結拼搏下,地勘院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董 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