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 傳承 弘揚
- 發布日期:2014-10-21
- 作者:管理員
- 閱讀次數:
次
-
分享: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1949年的這一天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國慶節前一天設為烈士紀念日,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感恩情懷,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讓烈士的功績永遠受到緬懷和敬仰,讓烈士的精神永遠得到傳承和弘揚。
9月30日,是中國第一個全國公祭的烈士紀念日,新中國成立65周年國慶日的前一天,全國范圍舉行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13億中國人共同祭奠他們的英雄——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犧牲的2000萬英烈。黨和國家領導人集體亮相高規格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各地的烈士陵園迎來公祭人群;各大門戶網站開辟網上祭奠新穎的紀念方式;與往年相比在紀念形式和規格上明顯升高。不只有烈士紀念日,今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兩個決議,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儀式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這些充分展現國家發展目光更為遠大,更有利于目前深化改革推進,從中也可以看出國家領導人凝聚全民力量、復興中華民族雄心大志。
革命戰爭年代國家命運多舛,千萬英烈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犧牲、前仆后繼;國家建設、發展時期,無數英魂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矢志奮斗、獻出生命。早有夏明翰、吉鴻昌、張思德、黃繼光、董存瑞,近有雷鋒、蘇寧、李向群……,他們共同點是有著崇高的信念和正確價值觀。新中國的成就與今天的幸福生活,都離不開有名和無名烈士的無私奉獻。經濟社會轉型期,思想文化日趨多元,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為重要。烈士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在統一的,我們紀念烈士最好的辦法,是對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永續傳承、發揚光大,積極應用到民族復興的宏偉大業中去。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需要每個人秉承烈士的愛國精神,把先烈的奮斗精神與勇敢力量轉化到自己的工作中來,兢兢業業、努力奮斗,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價值觀。
“中國夢”給予我們一個偉大夢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我們價值取向和操守準則。緬懷烈士功績,弘揚烈士精神,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一代代人的傳承,積淀下來的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接續使命。越是價值多元,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霧重重,越要高擎火炬。烈士是挺立在民族身軀里的不屈脊梁,是流淌在民族血脈里的源源動力;烈士精神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鈣質,必將在中華大地世代傳承、歷久彌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里發出瑰麗的光輝!(測繪總隊 夏月暉)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