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怎么行?唯有實干才能獲得幸福。”這是舒城縣五顯鎮江沖村吳灣組王壽高老人的原話。王壽高家庭屬于雙殘戶,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是在村部聽村劉書記介紹他的事跡,當時就被他身殘志不殘的奮斗精神所吸引。第二天一早,當我們來到這位老人家里,更是被他的一言一行所感動。他雖然殘疾,但是始終同貧困不屈不撓作斗爭,通過在家里扎掃帚和籃子出售來增加收入,并于2016年主動要求脫貧。這何嘗不是我們學習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這次在五顯鎮江沖村的實踐中,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實干始終是我們解決問題、提高能力、謀求幸福的根本舉措。
一、回顧過去,唯有實干才能得到認可
記得2012年,我有幸來到涇縣云嶺鎮壩埂村擔任第一書記。為了摘下“難點村”的帽子,我和村兩委一道,一方面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締非法采砂,掃除賭博迷信,打擊歪風邪氣。另一方面,依靠和發動當地群眾,集思廣益,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村規民約。通過兩年多的努力,班子更加健全,村容更加整潔,風氣得到改善,經濟得到發展,村民獲得實惠。期間,我同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黨員、群眾并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每當回憶起那段經歷,感動之情油然而生。這次根據省委黨校中青班課程的安排,我來到了五顯鎮江沖村參加“三同”社會實踐活動。剛到江沖村,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美麗的田園風景,整潔的村容村貌,熱情的好客群眾,這一切的一切,讓我突然感覺回到了當初在涇縣掛職時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兩次的農村實踐,雖然時間長短不同,但是有著相同的體會,那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情為民所系,心為民所想,沉到基層,“腳沾泥”才能走的穩。
二、總結現在,唯有實干才能找到出路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具體生動接地氣。期間,我們慰問了困難群眾,實地考察了光明村的產業,分析比較了江沖村和光明村的的異同,研究了江沖村的產業短板,謀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包括除草、栽油菜等。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江沖村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一是自然景色優美、村民樸實好客。江沖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村民真誠善良、熱情待客。二是班子有思想。通過交流發現,江沖村兩委班子比較年輕,為村里謀發展的意識都比較強烈。但是江沖村面臨的問題確實比較棘手。一是村集體經濟薄弱。通過考察,江沖村的唯一集體經濟就是光伏發電,年收入五萬元。至于養殖業及茶廠都正在積極謀劃中,但是落實起來困難極大。二是空心村現象突出。該村372戶,共1426人,但是長期居住村里的村民只有400人,勞動力短缺,老弱病殘人員居多。三是缺乏產業帶頭人。在走訪中發現,江沖村在外務工人員當中,不乏有發展比較好的,但是愿意回村創業帶動全村致富的人員缺乏。因此,江沖村既面臨著發展機遇,同樣面臨著嚴峻挑戰,需要村兩委班子成員依靠群眾,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闖出新路。
三、展望未來,唯有實干才能收獲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要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展望江沖村的未來,我充滿信心,現建議如下:一是摸清家底,抓住本源。江沖村要對本村的資源進行深入摸排,除了土地、農田、山林等一般自然資源外,重點要對本村村民的資源進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召集全村人員,特別是發展能人,圍繞村情實際進行深入研討,結合鎮級規劃來找準本村定位。二是加強交流,引入外援。雖然江沖村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但是獨特的自然景觀、優良的田地山林,都會在吸引外部投資上占據一定的優勢。例如通過招商來整合土地,種植中藥材或者茶葉等經濟作物來增加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三是入股產業,投資創收。村兩委要解放思想,通過多途徑來增收。例如可通過合理貸款來入股其他村級產業或者合伙建廠房出租等方式增加集體收入,其后反哺群眾。四是加強扶持,培育能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帶頭人是關鍵,小崗村就是強有力的證明。村班子要有意識地去物色培養帶頭人,通過產業扶持、教育培訓等途徑,為該村后續發展培養帶頭人。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實現農民收入不斷邁上新臺階。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衷心祝愿江沖村的未來更加美好,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期待再相會!
(姜志鋼同志參加安徽省委黨校第48期中青干部培訓班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