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馬鞍山市開展的“課本上的馬鞍山”宣傳活動,使職工進一步了解馬鞍山歷史文化和發(fā)展變化, 10月31日,綜合大隊工會組織全隊87名在職職工赴和縣開展“我愛馬鞍山”活動。
上午7時,參加活動職工分乘兩輛大客經馬鞍山長江大橋過江,第一站前往位于和縣烏江鎮(zhèn)的西楚霸王靈祠,祠內一幅幅壁畫記載了項羽的許多歷史故事。大家惋惜項羽雖驍勇善戰(zhàn)卻沒能克服剛愎自用的弱點,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他是否會渡過江東,卷土重來?給大家留下無限遐想。隨后來到位于和縣善厚鎮(zhèn)的雞籠山,雞籠山一峰獨秀,遠觀似雞籠狀而得名,需從鳳林禪寺內登山。上山頂?shù)氖A十分陡峭,要手腳并用才可爬上去,大多數(shù)人還是登上了山頂,極目遠眺,美景如畫,山風拂面,白云蕩胸,令人神清意遠。雖是累得出汗了,腿也有點發(fā)軟,但上得山頂看了風景又鍛煉了身體,大家很是開心。
午餐稍作休息前往劉禹錫貶謫和州(今和縣)的居所“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這首《陋室銘》一舉成名。大家在這里觀賞著碑文,既增長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
最后,大家驅車來到正在建設中的鄭浦港碼頭,到達時碼頭正有船舶??吭谛敦洠芏嗳诉€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看門機在吊運集裝箱,都饒有興趣地觀看著。鄭蒲港新區(qū)工會負責人為大家講解了港口建設及遠期規(guī)劃,未來的鄭蒲港新區(qū)將以港興城,港城互動,將建成中部地區(qū)通江達海和生態(tài)型臨港產業(yè)新城。港口規(guī)劃萬噸至千噸泊位60個,可實現(xiàn)年通過能力1億噸,大家今天觀看的僅是一期工程中3個5千噸級泊位。參觀結束后,各工會分會以碼頭門機為背景,分別合影后回程。
在一天的時間里,綜合大隊職工一起惜項羽、爬雞籠山、吟《陋室銘》、觀鄭蒲港,了解馬鞍山歷史,觀賞馬鞍山美景,感慨馬鞍山發(fā)展,既增進了感情,又激發(fā)了干事激情,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休息日。(張定貴 供稿)
職工參觀鄭浦港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