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27日,省公益性地質調查管理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寧蕪盆地南段鐘姑鐵礦田深部立體地質填圖及找礦預測》項目進行了野外驗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達優秀級。
該項目是由綜合大隊牽頭,與省勘查技術院、合肥工業大學合作承擔的省公益性地質科研項目。26日上午,專家組首先聽取了三家單位項目負責人的匯報,了解了項目的基本情況、投入的工作量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隨后專家組趕赴鐘姑礦田檢查物性參數孔ZZK5-1的巖心的編錄、分層、保管情況。27日,在綜合大隊分院會議室,專家組仔細審查了項目組提交的地質、物探、GIS部分工作成果報告及圖件,觀看了依托Surpac軟件系統為基礎平臺所生成的各種三維成礦預測模型,特別關注地質、物探、三維預測獲得的綜合預測成果。
通過仔細審核,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該項目自2009年9月1日開展實施,2011年續作,至今投入了大量實際工作量,多方面超額完成設計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礦預測效果,特別是獲得了2000m以淺地質結構信息、推斷解釋了深部地質結構;結合預測成果進行了鉆孔驗證,探明了地質結構,并發現了厚大鐵礦體(龍山鐵礦區ZK1102孔見礦47米,平均品位TFe 42%);希望進一步由地質、CSAMT以及AMT推斷解釋預測一批深部成礦地段,提供有望下一步勘查的靶區。
該項目野外順利驗收,預示該隊地質工作逐漸向多元化邁進。目前,項目轉入綜合研究及報告編制階段。(孫 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