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大隊地勘分院高工蔡新武、應本興正在野外填圖
“南陵—繁昌地區銅、金、鉛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為綜合地質大隊地勘分院與安徽省地質調查院、812地質隊合作承擔的省公益性地質項目,項目期限為2016年6月~2018年12月,經費557.94萬元。分院費用約100萬,主要負責完成1/2.5萬的地質填圖及少量鉆探工作,圈定1-2個可供進一步工作的靶區。2月14日,項目組進入工作區開展野外工作,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地質填圖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該項目位于長江中下游繁昌-南陵地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揚子準地臺下揚子臺坳,沿江拱斷褶帶之貴池~繁昌斷褶束的東段。從南到北分別處于銅陵礦集區東北部與繁昌火山凹陷的過渡地帶—繁昌火山凹陷中—繁昌火山凹陷往紅花尖背斜的過渡帶—紅花尖背斜傾伏端等一系列有利的成礦構造格局中,屬于成礦有利區域,區內及周邊現已發現礦床、礦點70余處,礦化類型主要為鐵、鉛鋅、銅、金、硫等。礦床類型主要有矽卡巖型、層控矽卡巖型、熱液型、隱爆角礫巖型等,以層控矽卡巖型及熱液型最為重要。
本次調查評價主攻礦種為銅、金、鉛、鋅、銀多金屬。在工作地區共選擇了四個重點工作區:①桂山-麻橋地區;②紫山嶺-隨山地區;③白馬山地區;④小陽沖-戴店地區。在系統收集資料并進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地質、物化探調查手段,大致查明區內成礦地質條件,總結成礦規律和主要控礦因素,明確該區找礦方向和主攻礦床類型,建立代表性礦床找礦模型;對重點區進行鉆探驗證評價,對區內資源潛力做出評價,提交找礦靶區3~4處。
近幾年,分院進行資源整合,多方合作,先后與合肥工業大學、省勘查技術院、省地質調查院、省測繪院、地礦322隊、局物探隊、812隊等單位相繼合作,承接并完成多個調查及科研項目。本次與812隊、省地質調查院強強聯合,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在南陵-繁昌地區尋求找礦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