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二隊二公司成功破解鉆孔頂角偏斜難題
- 發布日期:2013-06-06
- 作者:管理員
- 閱讀次數:
次
-
分享:
在姚家嶺鋅金礦詳查項目施工中,鉆孔頂角偏斜導致鉆孔報廢一直是困擾施工的難題。今年以來,812隊二公司探礦技術科運用螺桿鉆定向鉆進技術,兩次成功糾正頂角偏斜,避免重復進尺近千米,挽回經濟損失數十萬元。
姚家嶺鋅金礦詳查項目對鉆孔彎曲度的要求比普查時要高的多,地質設計要求,開孔坐標與終孔坐標半徑相差必須控制在25米范圍內。鉆孔設計孔深大多在1000~1200米,也就是說直孔的頂角偏差不得大于1.4度。姚家嶺詳查鉆探施工以來,鉆孔跑斜一直困擾著各施工機臺,有近70%的鉆孔都發生了偏斜,造成機臺的生產效率下降,施工成本大幅上升。
上世紀八十年代,812隊在馬山金礦普查時,作為鉆探技術研究,曾經探索性地應用過螺桿鉆定向鉆進技術。二公司經過認真研究和技術論證,認為在技術上有能力應用這種方法,并于今年引進了一臺螺桿鉆和定向儀。
2012年,二公司施工的姚家嶺ZK4103號孔,在400米~800米井深,地層破碎,軟硬不均,多次出現跑斜。雖然采取了降低軸心壓力、控制鉆進速度,控制主動鉆桿偏擺、加長巖心管等措施,效果仍不理想。因鉆孔偏斜和井內事故,不得不兩次挪孔,重復進尺1200余米。第三次施工至600多米深時,又產生了頂角超差。今年4月,經彎曲度測量,ZK4103孔施工至688米時頂角已達1.44度,方位角76.9度,二公司技術科立即采用螺桿鉆定向糾斜,糾正頂角1度,進尺 2.8米后,修孔鉆進至704米,測斜結果顯示頂角0.63度,方位角46.9度,達到預期效果。該孔鉆進至930米處時,又顯示頂角1.52度,又一次超出地質設計要求,再一次采用螺桿鉆定向鉆進2.5米后,修孔鉆進至942米,測斜結果顯示頂角1度,方位角68度,糾偏又一次取得良好效果。此后,該孔在1015米~1065米處見到了厚大鉛鋅礦體,5月27日,該孔順利閉孔,終孔深度1293.85米,經銅陵市有色公司驗收一次性通過。
螺桿鉆定向鉆進的成功運用,兩次糾正頂角偏斜成功,不僅改變了過去傳統糾斜時間長、成本高、成功率低的狀況,為姚家嶺鋅金礦詳查提供了鉆探施工保障,也為二公司今后處理類似事故或打分支孔做了較好的技術儲備。(812隊 供稿)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