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前,面對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嚴峻形勢,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求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近年來,華東冶金地質勘查研究院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堅持需求導向和大地質方向,緊緊圍繞“四個服務”:即服務資源能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服務防災減災,服務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地勘單位職能,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好家園,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綠色勘查篇
推進綠色勘查,是地質勘查創新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協調地質勘查和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的有效途徑。按照省自然資源廳要求,地勘院《安徽省碭山縣北部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項目被列為安徽省第一批綠色勘查示范項目。為實現綠色勘查目標,該院積極組織專家技術人員,編制工作方案,全面綜合考慮“地質、經濟、技術、環境”四要素及區域環境承載力,對勘查工作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估,認真好綠色勘查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推廣和應用,切實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在勘查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在探索綠色勘查發展之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安徽省碭山縣北部地熱資源調查項目現場
(二)綠色礦產篇
近年來,地勘院大力開展礦山地質環境和液體礦產勘查業務,先后完成宿州、滁州、銅陵、宣城等多地礦山地質環境相關項目十余項,有效治理了礦山水土流失問題,實現了礦山閑置空地造林復綠;承擔液體礦產勘查項目——天長市汊澗鎮雙園飲用天然礦泉水普查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發揮了天長水資源優勢,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
(三)綠色環境篇
為落實全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任務,受肥東縣生態環境分局委托,地勘院對合肥四方磷復肥公司及周邊環境水文、地質污染情況,開展了磷污染源專項調查,形成了全面專業的調查報告,切實為當地環保部門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為企業的整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針對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問題,地勘院有關專家會同省內同行,深入巢湖北部主要入湖河流沿線走訪調查,獲取一手資料,并在省政協會議上做了題為《遵循科學規律,促進巢湖北部入湖河流水質根本好轉》的發言,提出了科學論證,加快實施 “一河一策”防治措施;科學定位,強化各級保護區生態功能發揮;科學部署,扎實做好流域生態功能防護工作;積極探索,健全污染監控長效管理機制;正確引導,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污染防治等五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得到省領導的高度重視。
(四)扶貧應急篇
靈璧縣付寨村是局定點扶貧幫扶村,經了解,該村內無大型河流分布,地下水資源亦很缺乏,是該村致貧的一大因素。為幫助村民解決實際用水困難、利用水資源致富,地勘院找水專家一行奔赴付寨村開展找水工作,為該村成功找到了數口水井。
靈璧縣付寨村扶貧找水項目現場
地勘院扎實履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職能,2019年9號臺風“利奇馬”攜強降雨肆虐寧國市,一時間山洪沖毀了多處民房、道路、橋梁、通信、電力等設施,一些村莊斷路、斷水、斷電,通信中斷,災害十分嚴重。地勘院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奔赴受災一線,開展地災應急工作,及時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地質災害再排查方面,地勘院承擔了青陽縣、貴池區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深入排查工作,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對兩縣區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深入排查工作,筑牢了安全防護網。
地災專家赴寧國市開展地災排查
作為公益類科研事業單位,未來,地勘院將一如既往堅持履行公益職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推動地質勘查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健康發展,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