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東南形勝,連江通海。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從中央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到明確“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從初步構建規劃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到精雕細琢施工落實的“工筆畫”……一年多來,長三角三省一市緊抓歷史機遇,著力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以點帶面加快一體化進程,不斷辦好“共同的事”和“鄰居的事”,按下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快進鍵”,以“龍頭”之姿引領長江經濟帶巨龍舞動。
在一體化助力下,江淮大地迸發強勁發展活力,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經濟總量正朝著全國第一方陣邁進。在當前嚴峻復雜形勢下,更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應牢牢把握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加快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加強創新驅動系統能力整合,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展現安徽新作為。
在更高起點推動“一體化”走深走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顯然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要通過優勢資源充分互補、內在機制相互融合,實現“1+1+1+1>4”的效果。這就要求三省一市以一體化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更好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安徽應揚皖所長、主動作為,加快推進與滬蘇浙產業布局融合互補,優化產業鏈合作,補短板鍛長板,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協同打造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統籌運用制造強省、“三重一創”等政策資源要素,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產業,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為長三角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提供更多源動力。上馬一批有帶動力的重大項目,引育一批在全國有牽引力的頭部、龍頭、“鏈主”等重大企業,建設一批支柱性、主導型新基建,打造一批穩定性強、競爭力強的重大產業,布局一批有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促進長三角在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在高質量發展中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發展質量檢驗發展成效。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貪求規模的發展,而是追求質量的發展。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協同提升長三角城市發展質量,全面提高城市抗御災害能力,保護好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協同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積極謀劃“一地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加快建設省際毗鄰新型功能區、省際共建園區和皖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協同推動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學習借鑒浦東經驗,推深做實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協同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推進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在“長江禁漁”中作表率。
在一體化發展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突出問題導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著力在一體化發展中補短板、強弱項,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建立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推進實施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做好普惠文章,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讓長三角居民在一體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長三角在“一體化”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釘釘子精神和抓鐵有痕的力度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開創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來源:安徽日報